贵州成为全球大数据产业的核心枢纽,是多重战略优势叠加的结果。截至 2025 年,全省在建及投运重点数据中心达 48 个,算力规模突破 57EFlops,占全国总量的 23%,其吸引力源于以下五大核心竞争力:
一、政策红利构筑产业高地
贵州是全国首个获批建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省份,政策支持体系覆盖全产业链:
- 顶层设计先行:2025 年出台的《贵州省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到 2025 年算力规模将达 150EFlops,培育 100 个以上大模型应用场景。
- 资金精准扶持:设立规模超 200 亿元的大数据产业投资基金,对新建数据中心给予最高 5000 万元补贴,算力券政策带动产业规模突破 120 亿元。
- 数据要素市场化突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升级为国家级数据交易所,2025 年交易额预计突破 100 亿元,数据交易生态企业超 1000 家,建立全国首个数据确权 “黔链” 系统。
二、算力基建领跑全国
贵州以 “东数西算” 工程为依托,构建起全球领先的算力网络:
- 算力集群规模:贵安新区集聚华为、腾讯等 23 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器规模超 500 万台,算力总量达 150EFLOPS,单集群规模全球第一。
- 绿色能效标杆:采用浸没式液冷技术,数据中心 PUE 低至 1.09,年节省电力超 10 亿度,配套 200MW 光伏 + 氢能储能系统,实现 100% 绿电自给。
- 算力调度能力:接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实现 100G 直连,时延控制在 8ms 以内,支撑华北地区工业互联网实时数据处理。
三、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贵州的自然条件为大数据产业提供了天然优势:
- 气候与地质:年均气温 14-16℃,全年无需机械制冷,地质结构稳定,灾害风险低,被称为 “天造地设的中国机房”。
- 电力保障:作为 “西电东送” 枢纽,电价低至 0.35 元 / 度,2025 年 500 千伏马场输变电工程投运后,可满足 170 万千瓦负荷需求,保障华为、腾讯等企业用电。
- 网络基础:互联网出省带宽达 6 万 Gbps,骨干直联点扩容至 1200Gbps,建成全国首个全域免费 WiFi 城市,为数据采集和应用提供支撑。
四、产业生态深度融合
贵州形成 “算力 + 数据 + 应用” 的完整生态闭环:
- 影视工业赋能:华为云乌兰察布智算中心支持《流浪地球 3》等影片百万核并发渲染,单帧成本降低 60%,年处理特效渲染任务超 150 部。
- 工业互联网创新:老干妈、贵州轮胎等企业通过 5G 全连接工厂改造,产品缺陷率下降 57%,满帮集团 “货车导航 AI 算法” 降低物流空驶率 15%,年节省燃油超 10 亿元。
- 民生服务革新:“一云一网一平台” 实现 90% 政务服务 “一网通办”,智能审批系统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 1 小时,数字政府效能指数全国第一。
五、人才与创新协同发展
贵州通过 “引育用留” 全链条机制激活人才红利:
- 顶尖机构集聚:中科院、清华大学等 20 余所高校科研机构设立分支机构,贵阳大数据科创城集聚企业 1600 家,年培养数字经济人才超 5000 人。
- 技术创新突破:自主研发的 “黔算” 大模型在医疗领域诊断准确率达 92%,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液冷技术、量子加密等成果实现规模化应用。
- 国际标准输出:主导制定《液冷数据中心国际标准》等 3 项 ITU-T 标准,华为、腾讯的绿色算力方案成为 “一带一路” 数字基建模板。
结语:从区域实践到全球范式
贵州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 “数据基地” 到 “算力枢纽” 的蜕变。其成功不仅在于政策、资源和技术的叠加,更在于构建了 “绿色算力 + 数据要素 + 产业生态” 的可持续发展范式。当贵安的算力支撑起全球影视特效、贵阳的数据交易所链接起东盟市场,贵州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版图中的关键节点。未来,随着 6G、量子计算等技术的落地,这片 “中国数谷” 将继续书写算力驱动的数字文明新篇,为全球提供 “东数西算” 的中国方案。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阅读,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不代表任何立场以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