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算力之城启新程:解码 “中国数谷” 核心区的数字突围

发布时间: 2025-05-07 15:30:12 来源:南数网络
在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的智能调度中心,工程师轻点触控屏,百万级算力需求正跨越 2000 公里,从贵安超算中心的服务器集群流向长三角的影视制作公司。这片被称为 “中国数谷” 核心区的土地上,每秒 3 亿亿次的算力脉冲,正将喀斯特高原的绿水青山,转化为数字经济的澎湃动能。贵州的突围之路,始于算力基建的谋篇布局,成于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更在于构建起 “算力 + 数据 + 应用” 的完整生态。

一、算力枢纽:编织 “东数西算” 神经网络

在贵安新区算力调度运营中心的巨幅屏幕上,实时跳动的算力图谱勾勒出国家战略的西部支点:42 家算力服务商、516 家需求企业、4.5EFLOPS 可调度算力(约合 450 亿亿次 / 秒浮点运算)、980PB 存储资源,构成 “东数西算” 工程的关键神经中枢。这里每日处理超 2 亿元算力交易,将西部 “算力潮” 精准输送至东部 “数据港”—— 某上海 AI 企业在此完成大模型训练,成本较本地降低 47%,周期缩短 30%。
数据要素市场化的破冰之旅
数据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荣誉墙上,“贵州省首笔文旅数据资产入表” 的证书格外醒目。2024 年,该公司助力兴义万峰林旅游集团将游客消费行为数据转化为数字资产,成功获得 1000 万元授信,开创 “数据即资产” 的西部样本。通过智能商业生态系统,景区商户的客流分析、消费热力图等数据产品,正驱动万峰林从 4A 级景区向智慧文旅标杆升级,年游客复购率提升 22%。
绿色算力的地理优势
贵安数据中心集群依托年均 15℃的天然冷源、0.35 元 / 度的水电优势,PUE 值稳定在 1.12,较东部同类设施节能 40%。这种 “天选之地” 的能效优势,吸引苹果 iCloud、华为云等 30 余家企业落户,形成 300 万台服务器的承载规模,成为亚太区最大的绿色算力集聚区。

二、算力赋能:从影视工业到千行百业的价值裂变

贵安超算中心的机房内,1000 张 GPU 显卡组成的 “算力矩阵” 正为《哪吒之魔童闹海》渲染特效:单帧 800GB 的数据量,通过分布式计算将渲染周期从传统方案的 600 天压缩至 90 天,成本降低 60%。这片 “幕后视效工厂” 已支撑《长津湖》《流浪地球 2》等 120 余部影片制作,占全国影视渲染市场的 35%,成为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的 “西部硅谷”。
算力普惠催生产业智变
  • 制造业:贵州轮胎 “灯塔工厂” 引入 AI 仿真设计,轮胎缺陷率从 8% 降至 3.4%,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 57%,劳动生产率提升 68%,成为全国轮胎行业智能化改造标杆;
  • 农业:铜仁梵净蛋谷的智能鸡舍里,巡检机器人依托算力支持,死鸡识别准确率达 98%,单羽蛋鸡年产蛋量提升至 320 枚,养殖成本下降 28%;
  • 能源业:南方能源大数据中心接入全省 80% 的火电、水电数据,算力驱动的智能调度系统使电网峰谷差缩小 15%,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 20%。

截至 2024 年底,贵阳大数据科创城集聚 806 家大数据企业,形成 “算力研发 — 场景应用 — 产业转化” 的完整链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2%,成为西部首个 “算力破万亿” 的产业集聚区。

三、科创沃土:制度创新培育数字经济 “热带雨林”

在 “AI 上大科城” 小程序的智能审批系统里,某初创企业的 “算力券” 申请从提交到获批仅需 2 小时。这个集成 12 项服务功能的数字平台,2024 年累计受理企业诉求 1513 项,办结率达 98.41%,推动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 60 亿元,增速达 65%。贵州的 “算力招商” 策略,正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成长动力 —— 华为云、腾讯云在此建立区域总部,带动 300 余家配套企业集聚,形成 “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 的磁场效应。
人才生态的磁吸效应
四级人才住房保障体系(人才公寓、专家别墅、青年驿站、购房补贴),让 “数字人才西迁” 成为趋势。2024 年,全省数字经济从业人员突破 25 万,平均年龄 29 岁,中高端人才占比达 35%。某人工智能企业创始人坦言:“这里不仅有低成本算力,更有从创业孵化到成果转化的全周期服务,让技术落地效率提升 40%。”

四、未来图景:从 “数谷” 到数字经济新坐标

站在贵安新区建设现场,7.01 平方公里核心区的 268 万平方米科创载体拔地而起。按照 “一心两园三谷” 规划:
  • 算力调度中心:统筹全国算力资源,目标 2025 年实现 150Eflops 算力规模(相当于 15 万亿次 / 秒 AI 训练能力);
  • 数字装备园 + 新能源材料园:打造 “算力硬件 + 绿色能源” 制造双轮,新华三、浪潮等企业的智能产线年产能达 50 万台服务器;
  • 三大应用谷:数据资产谷(数据交易额突破 100 亿元)、智能驾驶谷(车路协同试点覆盖 50 平方公里)、影视科技谷(建成亚洲最大的虚拟制片基地)。

“我们不仅要做算力枢纽,更要成为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全国样板。” 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负责人指着规划图介绍,这里已获批 “国家大数据人工智能训练场”,正争创 “中国软件名园”,目标集聚 1800 家企业,形成 “算力规模全国前三、数据交易西部第一” 的发展矩阵。

结语:算力时代的西部突围密码

从算力调度中心的 “数字神经” 到超算中心的 “算力心脏”,从数据资产化的制度创新到企业服务的生态构建,贵州的实践揭示出数字经济时代的突围逻辑:地理劣势可以通过 “算力 + 政策 + 生态” 的三维重构,转化为战略优势。当东部面临算力成本高企、减排压力加剧时,贵州凭借绿色能源禀赋、先行先试政策、产业融合创新,将 “地无三尺平” 的喀斯特高原,蝶变为 “云有万里通” 的数字高地。
这里的每一次服务器闪烁,都是对 “数据价值化” 的生动诠释;每一行代码的跳动,都在书写西部省份换道超车的奇迹。“中国数谷” 的崛起,不仅是区域经济的突围,更是国家数字经济均衡发展的战略落子 —— 当算力成为新的 “工业血液”,贵州正以敢为人先的姿态,为西部高质量发展绘制可复制的 “数字蓝图”,在算力驱动的未来中,书写属于中国的西部篇章。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阅读,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不代表任何立场以及观点。)
算力之城启新程:解码 “中国数谷” 核心区的数字突围 第1张